星星等韩剧给中国女人带来的性爱困惑?在网络争议中,“帅”成为无可争议的挺韩辩论词,话题终结词、基本让反对者无话可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长期以来,世俗社会可以包容英雄配美女,可以包容男性在不影响事业的情况下追求女性外表美,却不推崇女性追求男性外表美。
但现在的女性,也开始高调地喊出:我们需要美男,我们需要男神,并将对这一需求视为新兴女权对传统男权的反抗。这个传统古已有之,以颠覆男权著称的女帝武则天,就有诸多宠幸的美男子如薛怀义、张昌宗和张易之兄弟等。
女性爱美男,是后现代人类社会经济的反映,正如林黛玉不会爱上焦大和薛蟠的文艺理论是贵族小姐的身份使其具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尽管当代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尽管在婚恋中经济依然有不可取代的重要性,但由于男性在脱离体力劳动和战争后的社会相对重要性大为下降,更多经济上独立丰足的女性,也开始对男性提出了更多经济以外的要求。即内外兼修、才(财)色兼备等。很多城市女性长期单身,而否定追求者往往会用到一个很简单的理由—没感觉。这种没感觉固然很多是由于精神无法沟通造成的外表上的难以接受也是重要原因。
更遗憾的是,对外表的雕琢暂时还不是当下中国男性接受的主流教育,固然很多男性开始自觉减肥、健身、追求打扮甚至整容等,但中国男性追求外表美的积极性和经验度还是远逊于女性,这导致社会上美女不少,但有钱男人少,有钱又帅的男人更少。在中国,帅与富、帅与才往往不可兼得,直接导致很多高要求女性选择继续等待。
平庸机械的两性相处模式
中国女人急需美男,而韩剧男星所体现的美学风格,恰到好处。人类的美学概念并非从天而降,从来都是历史和经济生活的产物。唐朝以丰满为美,和统治阶层的骑射属性有很大关系;明清以羸弱为美,反映了汉族知识阶层与耕战的割裂,即文人不知兵,武人不识字。荷兰学者高罗佩曾描述,明清的理想的男性往往被描述成文弱书生,多愁善感,面色苍白,双肩窄小,大部分时间泡在书本与花丛中,稍不如意就会病倒。
新中国成立后,又一度盛行用劳动的粗壮美学压制资产阶级美学。改革开放后,因布尔乔亚式美学的再度回归,奶油小生很是流行了一下,随后又遭遇了以高仓健为代表的现代硬派美学的冲击。
直至近日,中国社会普遍以高瘦、尖脸的女性为美,以长腿、高瘦的韩式男性为美。韩式男性美的流行绝非偶然。有观点认为,韩流之所以在日本也取得成功,是因为日本战后一直盛行规矩、被动、温和、软弱的“草食男”形象,木村拓哉、织田裕二等扮演的都只是社会里的普通人,没有特别过人的天赋和才华,相反却有普通人的种种缺点,如软弱、犹豫、承担过大的社会压力等。相比之下,服兵役的韩式男星显得既耀眼又可靠。
和美剧、英剧等突然依靠神作如《冰与火之歌》、《唐顿庄园》、《福尔摩斯》等怒红一番不同,韩剧此次沸腾是一个积累性过程,也就是说,之前其实已经悄然不动烧到90度了—《继承者》和《星你》让这锅水彻底开了。
面对此次韩流,最凶猛的观点莫过于“韩剧是中国女人的AV”。有趣的是这一观点恰好被女性韩剧迷拿来作为了更有利的武器—既然你们男人可以看AV,可以喜欢苍井空、波多野结衣,那为什么我们女人喜欢韩剧就有错?
从文化产品提供的精神慰藉本身来看,韩剧可能和AV确有异曲同工之处:男女都通过它们来满足自己的意淫。问题在于,两者的具体表现有所不同,女性韩剧迷所展现的狂热远远高于躲在家里观摩AV的男性。在日本,狂热的中年妇女往往会用储存的私房钱大量购买韩剧的相关产品,甚至有因此负债累累的;在国内,上海世博会时,过于狂热的“东方神起”的女粉丝挤伤了维持秩序的武警;最近还有金秀贤女粉丝包下飞机头等舱的新闻……从现实中看,女性韩剧迷为此投入的经济与时间,远远高于男性下载一部免费AV或在微博上粉一下苍老师。
韩剧欧巴和日本AV竟然分别为中国的男性和女性提供了如此之高的慰藉,从一个侧面看,会不会反映出目前中国社会男女的不幸福指数较高?有文章论及韩剧热,指出这是由于东亚女性缺乏性生活导致的,正因中国的两性相处模式如此平庸、机械、非浪漫和受世俗桎梏,所以中国女性才会从韩剧中得到如此多的安慰—潜台词自然“都是你们臭男人的错”。
而即便是让中国女性得到安慰的韩剧,在性与爱的处理上也仍旧是保守的。按美剧节奏,千颂依和都教授早就该啪啪多少回了,但在“星你”中,两位孤男寡女多次同室过夜,都保持了坐怀不乱、相持以礼的节奏。这固然和东方人的含蓄文化传统有关,但似乎也是一种割裂,加重了韩剧虚幻缥缈、不切实际的特征。
韩剧为何让中国观众成“花痴”
岁末年初新一轮的韩剧热,让人无法忽视。在风靡一时的《继承者们》火爆收官后,《来自星星的你》又变身“外星人”穿越逆袭。前者中的男主角李敏镐首登马年春晚舞台,以帅气的外表引得女观众成“花痴”;后者中的经典桥段“初雪了,怎么能没有炸鸡和啤酒”火爆社交网络……这种用“理想照进现实”营造出的童话世界正是新一轮韩剧带给观众的魔力。
让大批观众为之沉迷的韩剧究竟有着怎样的杀伤力?想必大凡看过韩剧的人都能体会个中滋味。韩剧的标配一直都是养眼的男女主角,他们或是“高富帅”或是“白富美”,都长着一张360度完美无死角的脸。剧中的俊男美女、美人美景充分展示了生活的雅致和温情、唯美和纯净,给观众一剂释怀压力、心灵舒缓的灵药。它为观众营造出一个美好的梦境——生活之美好,服装之华丽,异性之优秀,爱情之深刻。
与其说韩剧中的俊男美女迎合了观众的审美趣味和渴望,倒不如说韩剧是将观众从残酷现实的绝望中拯救出来,实现了对庸常现实的短暂逃离和对美好爱情和灵魂的追逐。它填补了观众内心的空虚和情感的饥渴,满足了女人对男人的所有想象,让人们的心灵得到慰藉。
尽管有些人视韩剧为“狗血”和“泡沫”,认为韩剧脱离现实,使爱看韩剧的女人对爱情的要求变得不切实际,但韩剧对中国观众的诱惑力依然不减。相对于那些让观众破梦的影视剧而言,韩剧的魅力在于它是给观众造梦的。与其说观众是在追韩剧,不如说他们是在追梦。他们中的很多人虽然明明知道韩剧是骗人的,是影视大工业流水线生产出来的产品,是个美丽的童话,可依然无可救药地爱上韩剧。韩剧成为观众对失望生活和失意爱情的一种寄托和反哺,增添了观众对这个世界的信任和信心。
韩剧之所以在中国广受推崇,除了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和情感期待外,一个深层次的内因归结于中国文化与韩国文化的同质性。有人说,韩流之所以能在中国劲吹,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汉流”在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就是说,两国深层的文化底蕴里蕴含着许多共同和相似的文化内涵,即儒家文化的同根性。韩国通过韩剧将“仁义礼智信”的儒家思想文化的精髓演绎得炉火纯青,使儒教思想和东方文明所倡导的人性和文化精髓在韩剧中得以宣扬并光大,这恰恰弥补了中国影视业的短板。如此看来,韩剧之盛行正暴露我华剧之缺失。
韩剧为什么让一些中国观众成“花痴”?归根结底是它激发了观众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想象幸福的能力。假如生活的贫乏,让观众连想象幸福的能力都丧失,那才是真正残酷的人生。而韩剧的成功正是给予了观众“真爱战胜一切”的美好期待和想象。